膝關節手術前中醫介入治療的優勢
全膝關節置換術( Total Knee Replacement,TKA) 是關節骨科常見的手術方法,常用於終末期骨性關節炎患者及膝關節腫瘤等嚴重的膝關節畸形、疼痛、活動障礙等疾患的外科手術。在手術前當然可以考慮中醫治療,一來通過中醫系統治療或有機會解決患者表面症狀,即臨床治癒,成功躲開手術一劫,尤其是年老患者的不錯選擇;二來就算必須動手術,前期的中醫治療可以為患者疏肝解鬱、提升氣血及抗病能力,為手術創造更佳條件,提高成功機會,降低手術風險,超前鎮痛,減少併發症的發生。

手術後常見併發症
國際間臨床數據顯示這類型的手術後會有一定的併發症機會,如:
- 僵硬、腫脹和關節疼痛
- 感染
- 下肢深靜脈血栓
- 神經損傷
- 假體組件鬆動或斷裂
- 關節不穩定或脫臼
- 醫源性內側副韌帶損傷
- 組件未對準和故障
- 關節周圍骨折(術中或術後)
- 關節粘連
手術只給病人提供了改善功能的條件,要達到滿意的術後恢復效果,術後的護理和康復鍛煉有著重要的作用,中醫的深入介入護理方法,有簡、便、驗、效的特色,使出現的症狀得到控制,疼痛減輕、腫脹消退,最終目的就係想關節活動恢復到正常範圍。
手術後中醫的康復護理
對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的患者開展全階段的中醫護理幹預,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焦躁、抑鬱情緒,緩解疾病導致的身體不適與疼痛,減低或舒緩因併發症引起的症狀,讓患者處於穩定、愉悅的狀態下,對早日康復有著積極推動作用。
純中藥處方
通過中醫的四診辨證,常見證型有三大類,肝鬱脾虛、肝腎虧虛、氣血兩虛,有是證,用是藥,外敷內服,表裡通治,以期舒筋活血、消腫止痛,治標亦治本。
穴位按摩
藉助手掌、手指在人特定穴位及患處同圍施以揉法,刺激體表反射區或穴位,通過經絡傳導,起到調整臟腑功能、調和氣血、化瘀消腫、解痙止痛、舒筋活絡、理筋整復的作用。例如常取下肢的血海、梁丘、風市、足三里、三陰交和陽陵泉等穴位,既可緩解膝關節周圍肌肉緊張,又有止痛功效,並起到活血化察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
耳穴壓豆法
常取耳穴為神門、皮質下、交感,配膝、肝、腎等穴,貼壓王不留行籽於相應穴位,並用拇指和食指按壓,使其發熱、得氣為度。每次每穴按壓兩三分鐘,每天三四次,睡前按壓一二分鐘,疼痛發作時隨時按壓,隔天更換一次,兩耳交替施治。
術後飲食注意
一般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後,身體或比較虛弱,氣血稍有虧虛,其家人可能會為患者多做些補充營養的食物。其實,在術後是可以適當補充些營養,但不提倡過度補充。若是老年患者,而沒有他慢性疾病,每天適量的雞蛋和牛奶已是很不錯的補充了。
綜上所述
中醫介入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術前及術後臨床護理中,不僅可以在術前舒緩症狀,有效提高手術成功機會,於術後護理上亦可促進患者運動能力快速恢復,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,有很強的臨床應用價值。中醫中藥配合穴入按摩、耳穴等綜合理療,疏通經絡,行氣化瘀,改善局部肌肉組織血供,減輕水腫,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,更好的配合功能鍛煉,儘早恢復肌張力,促進本體感覺恢復,改善關節功能,促進患者康復。
求診人士親身見證

醫治了坐骨神經痛2個月現已不痛,睡眠質素好咗,精神咗。感謝醫師細心治療,謝謝中醫村,多謝姑娘細心關懷。
12-3-2020

患上左膝滑囊炎,治療幾次已消腫了很多,經過一個月時間治療,現已康復不痛了!多謝醫師悉心治療及姑娘細心關懷!謝謝中醫村的幫助!
14-3-2020

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已痊癒,手指不麻,肩頸不痛,感謝醫師細心治療及姑娘親切關心,謝謝中醫村
12-5-2020
開診時間
星期一 至 六 | 早10 – 晚8 |
周日/公眾假期 | 休息 |
內外婦兒針灸 | 歡迎提早預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