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未病是什麼?

中醫學早在两千幾年前,就察知到預防醫學在衛生工作的重要意義,經驗累積下來不少具體措施,直到現今世代仍然行之有效!以前我們不稱作預防,那是現代名詞,古代人叫做治未病,大夫通過望聞問切,當感到對方氣血陰陽有些微變化,雖未出現什麽明顯症狀(這情況就如一些朋友,驗完身所有指標都話正常,但自己就感覺周身唔妥),這時開點藥,或針灸拔罐,或教導對方練些呼吸吐納之法,或指導多吃點少吃點什麼……據記載有更厲害的,七情治病,按不同情况,講個笑話或罵幾句狠話,將對方的病根除了。
未病先防
這就是治在未發病之前,治在沒有症狀表現之時,治在輕症疾病發展最早期,治在心態輕鬆舒坦之下。對付上呼吸道疾病,古曰上焦如霧,選用最輕的藥、最簡單的法,及時打斷該病原來的發展進程,同時增强正氣,確保肺气宣肅有度,亦要照護脾胃之氣昇降有序、肝氣疏泄條達、腎氣足、心氣平,所以素問曰:「精神內守」,身體內環境守得好,調平了,「病安從來」?

治未病的道理簡淺易明,古人譬如:「夫病已成而後藥之,亂已成而後治之,譬猶渴而穿井,鬥而鑄錐,不亦晩乎?」等到口渴了才挖井,等到打仗了才準備武器,那是傻瓜。
所以,治未病的手段就不簡單了,那是中醫學的最高境界,邪風之至疾如風雨,故善治者治皮毛,其次治肌膚,其次治筋脈……堅守理、法、方、藥,通過四診合参,抓緊病機與體質變化,知犯何逆,有時或配合針灸拔罐等傳統療法,亦可配合食療、健身運動,以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,防止疾病的發生!
譬如説這次冠狀病毒COVID-19新疫情,在傷寒雜病的基礎上,可歸屬中醫温病學的範疇,又有風温、春温、暑温、濕温、冬温、瘟疫等等不同分類,初發患者或潛伏期間並不一定出現發熱,但既從感受疫癘之氣而來,對這類傳染性強的疾病,以中醫衞氣營血、上中下三焦辨證論治皆可適用,臨床時既要掌握原則,又必須根據實際情况、患者正氣虚實、受邪輕重,察色按脈,知犯何逆,隨證靈活論治。
從中醫學角度看這場COVID-19新疫情,患者多表現出濕邪較重!!!
祛除身體過多濕氣顯然十分重要
要去濕就得先搞清楚自己體內是哪種濕邪:痰濕?濕熱?寒濕?
故此不論在防疫工作上,或在這個抗疫時候去處理其他不同疾病上,「健脾祛濕,扶正固本」都是重點兼顧的!
中醫祛濕講究「內調外治」,處方中藥、針灸拔罐都是有效大法,而此外的預防工作:勤洗手,常保持室內乾爽通風,保持清新空氣對流,沖厠時蓋上蓋子,定期消毒清洗,保持好個人樂觀積極心態等等,一樣須要大家十分重要。
治未病的預防操作建議:
中醫藥辨證調理,因人制宜,輕劑處方,增强抵抗力!
避風如避箭,戴口罩、勤洗手、雙手自律别亂碰,少接觸門柄按扭等公眾設施,出入家門做好消毒等等!
佩帶中藥僻瘟化濕毒等香包,增強免疫球蛋白的自身抗病力!
明白七情太過可以讓人內傷致病,削弱臟腑協作功能,肺脾腎主悲思恐,請文明防疫,認識疾病,認真處理,調整情緒,常常保持心境平和,自帶陽光,反過來以七情平和通治各病,宣肺健脾强腎,精氣神充沛,病安從來!
求診人士親身見證

醫治了坐骨神經痛2個月現已不痛,睡眠質素好咗,精神咗。感謝醫師細心治療,謝謝中醫村,多謝姑娘細心關懷。
12-3-2020

患上左膝滑囊炎,治療幾次已消腫了很多,經過一個月時間治療,現已康復不痛了!多謝醫師悉心治療及姑娘細心關懷!謝謝中醫村的幫助!
14-3-2020

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已痊癒,手指不麻,肩頸不痛,感謝醫師細心治療及姑娘親切關心,謝謝中醫村
12-5-2020
開診時間
星期一 至 六 | 早10 – 晚8 |
周日/公眾假期 | 休息 |
內外婦兒針灸 | 歡迎提早預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