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見圖中這位女士,該知道她似乎正面對著一些頸部病痛問題。人的頸項雖只佔全身短短一截,可千萬別睇少其重要性。
頸項健康的重要性
頸椎左右各有兩條頸動脈與脊椎動脈給腦部供血,而頸椎保護著脊髓,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延伸。同時頸部亦要負責支撐、控制頭部運動這個重責,故此健康的人要有強勁、靈活的頸椎與肌肉,才能有足夠力量支撐及保護好我們的腦袋,甚至保證身體能夠與視覺、聽覺、嗅覺的反應相互一致。
排除那些頸部的內科疾病(外感風寒濕熱/癭瘤/甲狀腺腫/淋巴結腫大/唾液腺瘤等),最常見的,就是外科扭挫傷、落枕或頸椎病了。簡單作個鑑別診斷:
患上「頸椎病」會有什麼症狀
頸椎病人多是低頭族,頸椎長時間保持著一個屈曲角度,令脊椎支撐上半身的負擔增加,易引起頸椎部位、甚至肩膀周圍、腰背等地方續漸出現疼痛、筋骨肌肉痙攣、僵硬、麻木、變形等症狀。
頸椎引發起的問題
頸椎1-2椎:頭痛、頭暈、頭昏,耳鳴
頸椎2-3椎:頭昏、咽部不適、後背酸脹
頸椎3-4椎:頸部疼痛、肩胛骨酸脹、肩關節障礙,斜頸,雙手麻木,牙痛
頸椎4-5椎 手指麻木,頸性癱瘓,心絞痛,心律不齊
頸椎5-6椎:頸、肩、上肢酸痛、拇指、食指、中指麻木,上肢外側麻木
頸椎6-7椎:頸、肩、上肢酸痛
肌力下降、骨質增生、韌帶鈣化、椎間盤病變、肌腱炎症、粘連、腦供血不足、四肢癱瘓等一系列潛在問題,將是不難出現的病變,若不及早治理,影響深遠,7節頸椎你一節都傷不起!你的身體狀況已到哪種程度了,中醫對號對症治療,以針灸手法為主,配合處方藥物補益肝腎、活血通絡、祛風散寒,必須雜合以治,各得其所宜!
淺析頸椎病的常見分型及常見治療
頸椎病是指由於頸椎骨質增生,頸椎間盤萎縮退化,頸項韌帶鈣化等改變,刺激或壓迫頸部解剖結構,如神經、血管、脊髓等而產生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綜合症。本病以頭部、頸項、肩背、上肢等部位麻木、疼痛、活 動受限為主要症狀,多呈緩慢型發病,輕者表現為頭痛,頭暈,頸部強直,上肢麻木,活動受限。重者臥床不起,甚至死亡。
頸椎病的常見臨床分類
主要是由於頸椎關節退變,刺激其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,造成交感神經功能亢進,不僅會出現頸椎不適的局部症狀,還會引起眼花、乾澀、耳鳴、眩暈等全身症狀。
這型屬為少見,頸椎病的臨床表現並不典型,病人的突出主訴反而係以吞咽困難為主,或出現呼吸不暢的現象。

骨正筋柔,氣血自流
中醫辨證論治,通過望聞問切系統診斷,仔細區分患者臨床表現及所屬證型, 從而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,對症治療,方能真正糾正疾病發展的不良影響,達到治病求本,儘早緩解病人痛苦的目的 。具體治療上常以針刺、艾灸、拔罐、手法理筋、處方中藥等傳統治療手段,疾病不嚴重的多以單一治法便可,病程長、病情複雜、相對嚴重的則多以綜合性治療、針藥兼施之法!

綜上所述,大家千萬別小看頸椎疾病!中醫村10萬個網上點讚,大量網下實名感謝言,見證著中醫中藥的強勢療效!過去10多年我們幫過不少朋友解決健康疾病問題,若有任何養生健康問題或其他疾病諮詢,尋求專業(男/女)香港註冊中醫了解病情。
求診人士親身見證

醫治了坐骨神經痛2個月現已不痛,睡眠質素好咗,精神咗。感謝醫師細心治療,謝謝中醫村,多謝姑娘細心關懷。
12-3-2020

(患上頸椎病+頭暈耳鳴欲吐) 頸椎扯住好唔舒服,頭暈,早上起來特別想吐!血氣又唔好!現在頸椎好一半,頭暈已消失,早起想吐(症狀)已改善。醫師悉心醫治已舒服好多,佢好有愛心同正能量嘅指導,同埋好NICE嘅姑娘。
31-12-2021

經過一個療程治療已痊癒,手指不麻,肩頸不痛,感謝醫師細心治療及姑娘親切關心,謝謝中醫村
12-5-2020
開診時間
星期一 至 六 | 早10 – 晚8 |
周日/公眾假期 | 休息 |
內外婦兒針灸 | 歡迎提早預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