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好多痔瘡係可以避免架…
痔瘡(圍手術期)中醫治療

俗話説「十人九痔,十女十痔」,雖似有點誇張,但痔瘡的發病率高是公認的,還真有不少人仍不知自己早已是個有大「痣」之人呢!要到症狀嚴重了,有便血、有突出物,或肛門有墜痛感才被發現出來。
直腸部血回流受阻
據調查,牛、馬、狗、兔等四足哺乳類動物很少會患痔,這可能因動物靠四肢行走,肛門位置較高,有利於直腸部血液回流。而人類的直立姿態,肛門位低,直腸部血回流易受阻,在地心吸力作用下而易於痔静脈充血曲張。

痔瘡的成因
痔瘡的出現有很多說法,現代醫學多認為是血管擴張、靜脈曲張、血栓、老化、彈性下降、斷裂,也就是現在醫學界普遍接受的「肛墊下移學說」,而中。醫病因學則指出這個病多是標實本虛,臟腑功能失調(主責脾虛,中氣下陷,氣血俱滯),以使「風、濕、燥、熱」下迫大腸,瘀阻魄門,瘀濁不散,故筋脈懈縱而成痔。
中西醫學皆同意本病多由於:
- 不良體位,加上高度疲勞:久坐(如職業司機)、久站(如護士)、久蹲(某些雜工)、久行(如導遊) ;
- 不良的飲食習慣:過食肥甘厚味、無辣不歡;
- 不良的排便習慣:蹲厠過頻過久;
- 大便異常:久瀉久痢,長期便秘;
- 其他疾病影響:下腹部腫瘤、高血壓、肝硬化、肛門直腸慢性炎症等;
- 其他:過度不潔不恰當性生活,或婦人妊娠等等;
以上原因可獨立或綜合致病,其中肛門衛生與不良的排便習慣最為重要。
痔瘡手術前手術后,都由「濕熱」貫穿

元末明初時《丹溪心法·痔瘡篇》概括出「魄門居下,濕熱趨之」的常見病因病機,清代《醫宗金鑒》亦指出痔瘡「不外風濕燥熱源」,可知,長久以来,「濕熱」是痔發病的重要因素,雖然手術去除了局部病灶,但在術后近期,這些致病因素依然存在,再加上手術損傷,會使正氣虛損,且術後糞便染毒,濕熱內生,在一定階段引致「濕熱」呈現加重的局面,手術創面多呈開放式,直接暴露,易受外界風濕熱燥之邪的侵害,導致「濕熱蕴結」。情志失暢、手術所致的氣機失調、脈絡瘀阻反過來又促進了局部「濕熱」的產生。熱易傷血,於局部擾動血脈,易致出血;濕性重濁,下注大腸,大腸氣機失利致經絡阻滯則出現疼痛墜脹不適;熱燥傷津,腸失濡潤,致使大便干澀。濕熱之邪浸淫損傷血脈,血不利則為水,加重局部的水腫。綜上所述,痔術後拼發症以手術對局部的直接損傷為基礎,與情志、外感內淫密切相關,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,氣滯血瘀是術後近期拼發症的基本病理變化,濕熱之邪貫穿其中。
正視自己的痔瘡
痔瘡的位置較為私密,臨床上以肛門齒狀線為界,可分為外痔、內痔和混合痔。由於大多數患者諱疾忌醫,加上痔多數時間處於靜止、無症狀狀態,一般人會先選擇:「不理會數天」,以為血止了、塞得回去了、不痛了,就OK喇 ,如此只會令到病情變長,甚至病況加重。如果確診是痔瘡而沒有其他疾病,針對痔瘡的不同症狀,有不同的治療方案。選擇積極治療者,常見的多找外科醫生進行痔注射、切除、外剝內紮等手術,對於症狀處理皆是不錯。中醫藥的保守治療,特別是在圍手術期間有很不錯的協同效應,按患者病因病機處方内服藥,按患處情况予以外敷中藥及浸泡藥液,加上背部穴位针灸 (別誤會呀,多係針在背部與四肢的穴位上,並非針落去痔核上 ^^),對於整體治療上可增加療效,標本同治!
害怕手術切割結紮的…
外科手術的外剝內紮術,若因切口大,結紮線脫落時間長,從而導致切口癒合時間長、肛緣小腫,甚至出現肛門狹窄、黏膜外翻、肛管感覺喪失導致的感覺性大便失禁等合拼症,這時,中醫藥的保守治療,特別是在圍手術期間的綜合護理,都是很有特色的治療。有些時候若能中西醫療結合,發揮雙方協同效應、增加療效、標本同治!
圍手術期的中醫治療
而中醫在圍手術期的配合(手術前到手術後的一段時間),既加強「治病必求於本」的方針,同時可以進行針藥兼施、外敷、中藥熏洗、塞藥、挑治等法,辨證施治,讓痔瘡圍手術期間得到正確、妥善護理:
- (1) 術前止痛;
- (2) 通過對症/對證治療,清热、祛风、凉血、利濕,升陽舉陷,或化瘀止血等法,皆可舒緩症狀,為手術創造更優勢的條件;
- 替患者提升抗病正氣,氣血充沛,使手術順利進行;
- 同時促進術後切口癒合;
- 處方中藥可幫助排尿、排便、舒緩中藥外敷有效止血、消炎、止痛、生肌;腹脹;
- 針藥兼施可預防痔瘡術後的復發;
- 減少術後拼發症,縮短病程;
- 進行正確的預防教育,指導患者糾正錯誤習慣;
膳食調理

近年來,歐美均將膳食治療列為痔的首選一線非手術療法,認為攝入一定量的纎維素,如西蘭花與燕麥片,和水能有效控制及减輕出血和脱出等症狀。傳統中醫養生食療亦普遍見效,黑木耳、黑芝麻、槐花菜、赤豆粥等都常建議,對本病症狀改善有不錯效果。
別錯以為是痔瘡…
必須要強調:直腸癌(「大腸癌」)、直腸息肉、直腸黏膜脫垂、直腸炎、直腸憩室病、直腸神經內分泌腫瘤、肛瘻等,這類後果較為嚴重的肛門直腸疾病,也會出現上述一種或多種類似痔患者的症狀;小朋友大便有血,多見是直腸息肉、肛裂,或者係肛門濕疹,而非痔瘡。所以一旦出現不適感需要及時就醫,明確診斷,及時採取必要的治療,避免病情惡化。

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
我們從臨床上發現,大多數痔瘡患者,首次到來求診時,真有不少病情已是頗為嚴重,有須要考慮轉外科進行手術;誠言,痔瘡的出現,由無到有,由無症狀、無出血、無脫出,或只有些少肛門墜脹感,到出現了明顯症狀,開始影響日常生活時,於這個過程,又豈會是短時間就生得出來?若果能早點治理,傳統醫學的針藥兼施,既可延緩病勢,防治症狀惡化,亦從根本病因去進行醫治,讓痔瘡沒有適合「生長」的環境,標本同治!

中醫村10萬個網上點讚,大量網下實名感謝言,見證著中醫中藥的強勢療效!過去10多年我們幫過不少朋友解決健康疾病問題,若有任何養生健康問題或其他疾病諮詢,尋求專業(男/女)香港註冊中醫了解病情,請即時預約我地6區中醫診所,首次登記免診金。
求診人士親身見證

醫治了脾虛泄瀉、皮膚問題。現在大便已回復正常,皮膚有改善,多謝醫師悉心診治,多謝姑娘體貼服務。
3-1-2022

(手術後遺症) 救我一命!
31-12-2021

(患上頸椎病+頭暈耳鳴欲吐) 頸椎扯住好唔舒服,頭暈,早上起來特別想吐!血氣又唔好!現在頸椎好一半,頭暈已消失,早起想吐(症狀)已改善。醫師悉心醫治已舒服好多,佢好有愛心同正能量嘅指導,同埋好NICE嘅姑娘。
31-12-2021
開診時間
星期一 至 六 | 早10 – 晚8 |
周日/公眾假期 | 休息 |
內外婦兒針灸 | 歡迎提早預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