髮際瘡是毛囊炎的一類皮膚疾病,發生在毛囊部位的化膿性或非化膿性、急性、亞急性或慢性的皮膚炎症。 主要由於細菌感染引起,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要致病菌,也與表皮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感染有關。 皮脂溢出、皮膚損傷、破潰是其發病誘因,糖尿病、貧血、營養不良、長期使用類固醇激素等更促使毛囊炎易發難治。
髮際瘡是一種經常反覆發作的毛囊炎
由於社會環境污染及飲食結構的改變,加上近年來,不少人在反復使用廣譜抗生素、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,導致該病發病率極高。雖本病相比較內科疾病,危害程度較小,但容易反復發作。
中醫對頭項部毛囊炎的認識
中醫學對毛囊炎的論述大都包括在癤、瘡瘍、癰疽範圍內,散見於有關癰疽的著作中,發於頭項部者,以丘疹、膿皰為主的多稱為「髮際瘡」。現代中醫多認為,本病多與外感暑濕,或因嗜酒、嗜食辛辣刺激之味,濕熱毒三邪合而鬱於肌膚而發病;或素體虛弱, 腠理失司,複感風熱邪所致。
從脾論治頭部毛囊炎
從脾論治頭部毛囊炎,處方選擇消食助運方為基礎方。我們經過多年臨床實踐,根據當今世代變化特點,提出以「脾病論治」的觀點,擬定「消食助運」之方,俱燥濕化痰、理氣和中之效,配合清熱解毒,共奏熱清、痰消、濕祛、脾健、瘀除之效, 針對性對付頭項部毛囊炎「痰、濕、瘀、熱毒」病機,氣血化生有源,促進皮疹透發、癒合,減少復發,中醫藥內外兼顧,對於頭部毛囊炎的治療,取得了不錯的臨床療效,大大降低了復發率。
分證論治
皮疹以囊腫為主,色暗紅,不易化膿,但亦不易潰破,膿液較稀,色暗紅或黑紅,或痛,卻不劇烈,皮溫稍高,可伴有 少許丘疹, 多見於氣血不和或反復發作常以苦寒藥物治療者。其小便可以正常或稍黃,大便正常或偏乾。 選用消食助運法配合消肿散结,活血止痛等方藥。
皮疹以囊腫為主,色暗紅,不易化膿,但亦不易潰破,膿液較稀,色暗紅或黑紅,或痛,卻不劇烈,皮溫稍高,可伴有 少許丘疹, 多見於氣血不和或反復發作常以苦寒藥物治療者。其小便可以正常或稍黃,大便正常或偏乾。 選用消食助運法配合消肿散结,活血止痛等方藥。
實例

陳某,男,38 歲,初診時間:2021 年 12月31 日。 主訴:頭部皮色丘疹、囊腫、結節 1 年餘,反復發作,搔癢難忍,特別在剪髮後明顯發現在後髮腳處,進食辛辣或肥甘厚味後加重;先後就診於多家中西專科醫務所及美容院, 予以清熱解毒中藥或抗生素治療,效果欠佳。
本症西醫診斷為復發性頭部毛囊炎,我們以治髮際瘡之法辨證論治,屬陰證的脾虛痰濕內蘊證,故以健脾助運、補虛托毒、化痰散結之方,局部配合針灸治療;2022年 1月 4 日覆診,頭項部丘疹、結節大部分變平,頂部囊腫變小,內容物消退,搔癢感大減,納食改善,眠可,效不更方,如法用藥施針;1週後覆診,丘疹、結節基本消退,囊腫變平,少許新發長出,囑患者清淡飲食,規律作息,適度運動,調暢情志。
綜上所述
其實頭皮長瘡的問題十分普遍,簡單講臉上容易長暗瘡的人,頭皮一樣會較易長瘡,這由於臉部皮脂腺較發達的人,頭皮上皮脂腺亦然。但長在頭皮上的瘡有頭髮所蔽,故難以發現,不少人都係剪頭髮後才了解情況,讓頭瘡問題由淺入深,都變成反覆發作的慢性病了。本文基於陰陽理論進行辨證分型,將為頭部毛囊炎提供一種較簡便有效的辨證方法。基於時代特點及濫用寒涼藥物現狀,提出頭部毛囊炎標在「濕、熱、瘀、熱毒」,本在「氣血」觀點,從脾論治,標本兼施,內外同治,提高療效,減少復發。
中醫村10萬個網上點讚,大量網下實名感謝言,見證著中醫中藥的強勢療效!過去10多年我們幫過不少朋友解決健康疾病問題,若有任何養生健康問題或其他疾病諮詢,尋求專業(男/女)香港註冊中醫了解病情,請即時預約我地6區中醫診所,首次登記免診金。。
求診人士親身見證

近年成日剪完髮就發現髮腳及附近頭皮有好多瘡瘡,有時好痕。經中醫村醫師治療,我吃了大約十天左右中藥及針灸了幾次,現在頭皮上的瘡瘡好了!perfect good! 中醫效果真係很好!
13-1-2022

醫治了脾虛泄瀉、皮膚問題。現在大便已回復正常,皮膚有改善,多謝醫師悉心診治,多謝姑娘體貼服務。
3-1-2022

現在濕疹病情比初期好了很多,受到控制,多謝醫師的醫治。
18-2-2017
開診時間
星期一 至 六 | 早10 – 晚8 |
周日/公眾假期 | 休息 |
內外婦兒針灸 | 歡迎提早預約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