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膚瘙癢症(Cutaneous Pruritus)
指臨床上無原發性皮膚損害,且以瘙癢為主要症狀的皮膚感覺異常的皮膚病。排除是其他傳染性皮膚疾病、甲狀腺疾病、淋巴瘤、肝腎科疾病,或者糖尿病,門診上最常碰到的搔癢病多見於年老、久病體虛人士,他們發病常會在秋冬天氣乾燥的季節或一時氣溫的急劇變化,主要表現為陣發性瘙癢,晚間瘙癢情況更甚,每因飲食不節、膏粱厚味、情緒變化、遇熱(常在洗熱水澡後)或搔抓摩擦後,瘙癢發作或加重!

熱血青年
中醫臨床上發現,年輕人的全身性皮膚瘙癢,多是風熱、血熱、濕熱,既痕又熱,皮膚抓破後有血痂、脂水淋漓,常伴胸脅脹悶、心煩、口乾、小便黃,或大便秘結。
皮膚老化
而老年人的病程較久,多屬虛證,常見的是血虛、陰虛所致,是陰血濡養肌表不足,以致皮膚乾燥,容易脫屑,抓破後血狠累累,常伴頭暈眼花、失眠多夢。
情緒變化
情緒變化也是引起皮膚瘙癢症的一大主因,容易情志抑鬱、煩惱焦慮人士,他們的臟腑氣血必定容易失調,五志化火(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恐情緒異常皆可化為內熱),血熱內蘊,化熱動風,而致瘙癢。
陰部或肛門周圍瘙癢
私隱部位瘙癢,令人尷尬難堪,外陰瘙癢,或者是肛門瘙癢,總給人們帶來極大困擾。這些私密部位的瘙癢不僅僅是一個局部的問題,還是一個關係到心身的問題,所以請及早治療,在調護上也要周全細緻,以確保疾病早日康復。在系統治療上,要先排除並非感染性疾病、性病及某些慢性疾病如直腸疾病:肛瘺、內外痔、直腸脫垂、失禁等,皆使二陰分泌物增多,或是濕疹皮炎、癣、汗腺炎、寄生蟲病等,均易形成局部潮濕,刺激皮膚而引起瘙癢。而在中醫臨床上,前後二陰的瘙癢常與肝腎脾不調、潮熱汗出、濕熱下注有關!

日常生活注意
作息正常,盡量不要熬夜;
飲食調適更是非常重要,避免吃辛辣刺激葷腥動風之物(比如辣椒食物、濃茶咖啡、各種酒類等;
過敏體質人士,應少食或不食易致過敏的魚蝦蟹等海鮮;
不要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化學物質;

綜上所述
中醫對皮膚搔癢症的治療非常有優勢,純中藥治理,很少有副作用。除了處方中藥,亦可以配合針灸、外用洗劑、膏劑,以達到一定的止癢效果,從根本上整體調理,不少人經過中醫藥調理後,既收止癢之效,亦順便將身體一些「小毛病」如暗瘡、胃痛、頭暈頭痛、便秘、失眠多夢、心悸、頭髮枯焦或脫髮等等問題處理好。中醫治病必求於本,內外雙調,標本同治。當然,具體情況因人而異,一個皮膚搔癢的症狀,在中醫角度有嚴謹的分辨機制,故此請先找位合資格的中醫師當面問症,讓醫師在獲取舌脈等診斷後才有更準確的治則治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