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養生
烈日在夏天耀武揚威,都快係立秋了,她似乎還未捨得退出那曾經輝煌的戰場。酷熱將退未退之際,仍肆意地散發秋燥熱量。中醫養生家稱這個還未轉涼的時候為「秋燥」,燥熱在外,易讓人心情煩燥鬱怒,無心睡眠,睡着亦比較易醒。素體偏虛人士則容易出現咽乾咳喘,痰濕體質者則易起濕疹皮炎。 文:註冊中醫師 李耀培 圖:二凡子
天人合一:順應四時
老子講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」,要健康長壽,先學明白宇宙法則,順從「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」的自然規律,與身外的世界互動地適應、互動地和諧,春夏天可多動一點,秋冬天就適當地收藏一下,讓自身正氣有規律地消長平衡,抗病力自然有所提升。傳統中醫學指出,四時五氣能通五臟之氣,若能順應四時之氣,加上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」,你眼前就是健康養生的大殿堂,下一步就係天人合一境界。
夏末秋初之時,正是陽氣盛極,陰氣伏藏,從夏至起到立秋以後,陰長陽退愈加明顯,陽氣逐漸下降,到冬季則陰氣盛極,陽氣伏藏。若果我們能夠順應這個規律變化,明白秋冬季節時「養陰」的重要,明年春夏,你或會有一個新的感受。
中醫學古醫書《素問·四氣調神大論》指出:「秋三月,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志安寧,以緩秋刑」,秋天的三個月裏,人們應該早臥早起,與雞俱興,使情緒意志常常保持安定,籍以舒緩秋天清肅之氣。至於初秋,暑熱未退,仍屬「長夏」,與「脾胃」相應,其竅開於「口」,在體合「肌肉」,主導的情緒為「思慮」;仲秋後秋氣盛,則通「肺」與「大腸」,且肺開竅於鼻,在體合「皮毛」,主導的情志是「憂」和「悲」。故此,根據這些生理特點,不難知道「燥」「濕」二氣主導着整個秋季,若然任一氣太過,必然傷及相關臟腑,因此秋季臨床常見:濕疹皮炎、腸胃疾患、肌肉酸痛、無力倦怠、情緒低落、咳嗽、咽乾喉痛、哮喘、大便乾結、便秘、毛髮乾枯易脫落、斑禿等症。
秋天養生「劃重點」
1、秋天衣物
初秋餘熱不散,濕與澡並存,秋裝以寬緊適度為宜,要穿在身上感到舒適,筆者秋日最愛穿純棉衣衫,既防秋涼,又防秋燥,質地柔中有剛,軟中有硬,老年人按情況可適時加厚衣服。直到深秋,天氣始有涼意,晝夜之間溫差增大,因此在秋季常發生的疾病,有頸椎病、過敏性鼻炎、過敏性哮喘等疾病、支氣管炎、腸胃疾患、「熱傷風」等。我們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,有胃病的人要特別注意腹部保暖。
2、秋季合時的飲食
傳統醫家通過生活驗證,認為5味入5臟,辛味主肺,酸味主肝,故入秋後在選擇食物上可作出一些增減。秋天常人的肺氣比較充沛,正所謂「金剋木」,「肺金」旺,則「肝木」受壓,因此「減辛」「增酸」是順應四時的養生原則。酸味,可以收斂肺氣,辛味發散瀉肺。具體講秋日可以少吃點「薑、蒜、蔥、辣椒」等辛散食物,而可多吃點「、山楂、苹果、石榴、柚子、葡萄、杨桃等」等稍帶酸味的食物,讓肝氣輸布更加條暢。
秋季不宜吃生冷寒涼的食物,少吃油炸、肥膩食物,以防加重秋燥症狀。秋季進補也應以「清」補為主,適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:
百合,補肺潤肺、清心安神、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;
山藥,補而不滯,不溫不燥,不論男女老幼、有病無病、體健體弱,都適合食用;
白扁豆,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湯服,可消暑熱、化暑濕、健脾胃、增食欲;
藕,生藕能清熱,生津止渴,熟藕可健脾,開胃益血,有「暑天宜生藕,秋涼宜熟藕,生食宜鮮嫩,熟食宜壯老」的說法。
湯水介紹:雪梨海底椰滋潤湯
秋天是風雨錯雜、燥寒相交的氣候,特別容易讓人氣管敏感、咳嗽,所以筆者準備了這個合時湯水向大家介紹。新鮮海底椰本身就有化痰止咳潤喉功效,加上雪梨蘋果均能潤肺,配合適量南北杏(南杏甜,北杏苦微帶毒,故此對一些本身有長期慢性病患者,其用量還是以少為妙,服用前請先問過自己的中醫師),再加些少百合寧心養陰,想起都夠滋潤了吧!

《材料》
雪梨、蘋果、新鮮海底椰、陳皮、無花果、百合、南北杏、紅蘿蔔、蜜棗、豬展
(各份量因人而異、因食用人數而異、因體質而異,請自行從權酌量,或當面找醫師針對性具體定量)
《準備及做法》
(1) 豬展洗净,放在燒開的水中滾去血沫 (飛水)
(2) 將雪梨蘋果洗淨,連皮,去芯(不然湯會帶酸澀味),切件備用。
(3) 新鮮海底椰去皮洗淨,切件備用。
(4) 陳皮浸軟刮囊備用。
(5) 南北杏、無花果及蜜棗洗淨備用。
(6) 大火燒開,加入所有材料,大火煲約半小時,再轉小火3小時左右即可。
平時亦可適當煲芝麻小米粥,或冰糖燉雪梨水來潤燥。秋燥症主要靠預防,宜多喝水、粥、豆漿,多吃些蘿蔔、蓮藕、荸薺、梨等潤肺生津、養陰清燥的食物。特別是梨有生津止渴、止咳化痰、清熱降火、潤肺去燥等功能,很適宜有內熱,出現肺熱咳嗽、咽乾喉痛、大便乾結的人食用。
3、秋天適當的運動
凡是素體平和、體壯力健者,登山遠足等戶外活動都屬秋季不錯的的選擇,但如果素體虛弱,或患有長期慢性疾病,就請多加注意,還是別太操勞為妙。建議天氣好時,可以在戶外空氣清爽的小公園,晨運慢步走,或耍耍太極八段錦。

4、秋天更要防胃病
秋天有不少常見疾病,如前文所述,濕疹皮炎、腸胃疾患、肌肉酸痛、倦怠無力、情緒低落、咳嗽、咽乾喉痛、哮喘、大便乾結、便秘、毛髮乾枯易脫落、斑禿等症都是常見。另外身為都市人,每日生活工作壓力大,入秋後更要多加注意脾胃問題,延伸閱讀:曾否想過自己為何一到秋天就犯胃病?
5、秋天的情緒

「自古逢秋悲寂寥」,我們這些「偽文青」總愛庸人自擾。特別是入秋後松果體的「褪黑激素」(Melatonin)逐漸增產,這種激素的存在證實了係會讓人有點焦慮和意志消沉,加上氣溫漸降,素體虛、長期病患者或長者的內分泌易於紊亂,加重影響情緒,千萬別弄到「林黛玉」上身,憂愁多思,悶悶不樂,那就不是玩的。坦白說,四季都應該注意自己情緒,調暢情志,作為盛夏的後續,秋天時收藏一下是應該的,可不要太過低沈消極便好。平時宜保持寬容、樂觀心態面對生活,適量運動,在太陽下散步,辨證下的配伍如桑白皮、赤芍、丁香、厚樸、艾葉等中藥,都有機會提升自身「多巴胺」(Dopamine),那是個快樂激素,能讓心情感到愉悅。
綜上所述
秋天有6個節氣,筆者針對各個節氣的特點,結合人體生理或病理的差異,向大家講解一下不同的養生原則,或介紹多些適時湯水飲食,敬請留意及關注:
【立秋】蕭蕭秋水落
【處暑】處處涼風起
【白露】露從這夜白
【秋分】霽色半分紅
【寒露】但見寒天露
【霜降】笑對一池霜
中醫村10萬個網上點讚,大量網下實名感謝言,見證著中醫中藥的強勢療效!過去10多年我們幫過不少朋友解決健康疾病問題,若有任何養生健康問題或其他疾病諮詢,尋求專業(男/女)香港註冊中醫了解病情,請即時預約我地6區中醫診所,首次登記免診金。
填妥以下表格,即時掛號,免收診金!
求診人士親身見證

很感謝醫師的治療,我嘅濕疹係睇完第一次之後已有很明顯的改善,連帶經期也比之前改善了。診所兩位姑娘也十分專業,我十分感恩,找到了好嘅中醫診所。
24-5-2022

感謝醫師的治療及姑娘們貼心的問候和幫助,在這一個月內,已經凌復。日後如有任何不適,都會再次求醫。5-2022

(患上頸椎病+頭暈耳鳴欲吐) 頸椎扯住好唔舒服,頭暈,早上起來特別想吐!血氣又唔好!現在頸椎好一半,頭暈已消失,早起想吐(症狀)已改善。醫師悉心醫治已舒服好多,佢好有愛心同正能量嘅指導,同埋好NICE嘅姑娘。
31-12-2021
開診時間
星期一 至 六 | 早10 – 晚8 |
周日/公眾假期 | 休息 |
內外婦兒針灸 | 歡迎提早預約 |